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唐朝县令称呼县太爷为什么,以及县太爷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One]、县太爷这个称呼是怎么来的
县太爷这个称呼的由来,按照历代的官职来看,县令属于七品,大部分人认为,县令以一己之力掌握着一个县的军事,民政,法律,治安财务等多种权利,顶多身边有个师爷,所以有一种遮天的嫌疑,所以,因此将县令就称呼为县太爷,但事实上,县令的权利并没有想象的那么高
[Two]、古代管理一个城池的官叫什么
〖One〗、城隍爷是道教的神袛,属于冥界的基层干部,地位相当于人间的县太爷,因此在不同的地方,便有不同的城隍。
〖Two〗、城隍爷起源于周朝,兴盛于唐朝,人格化于宋朝,制度化于明朝。宋朝开始,多以死去的有高尚情操或忠肝义胆的名人命名城隍,明朝对城隍爷的职称和职能都做了详尽的规定。
〖Three〗、城隍是自然神,凡有城池者,就建有城隍庙。
〖Four〗、最早的城隍庙见于三国吴赤乌二年(239)建的芜湖城隍庙。历史上有唐人张说、李德裕、李阳冰、杜牧等祭祀城隍神的文献记载。福州的城隍庙是建于晋朝太康三年(282年),相距仅43年,所以福州城隍庙是全国第二早的庙宇,距今已有1700多年了。
〖Five〗、宋代以后,城隍开始人格化、多以去世后的英雄或名臣奉为城隍神,如苏州祀战国时春申君黄歇,上海祀秦裕伯,北京祀杨椒山,杭州祀周新、文天祥,会稽祀庞王,南宁、桂林祀苏缄等。
〖Six〗、后唐末帝清泰元年(934)封城隍为王爵。明太祖洪武元年(1368)则下旨封开封、临濠、束和、平滁四城的城隍为王,职位正一品,与人间的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和左、右丞相平级,又封各府、州、县城隍为公、侯、伯,即府城隍为监察司氏城隍威灵公,职位正二品
[Three]、中国古代一个县太爷的真实收入有多少
每个朝代的县太爷的收入也是不一样的。在唐朝贞观年间,一斗米五文钱(唐朝的一斗5.9公斤),一两银子是1000个铜钱,现在我国大米价钱大约1.75元一斤,算出来一两银子相当于4130元。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大米涨价为十文一斗,一两银子2065元。在宋代,钱币的制作特别混乱,有铜钱铁钱还有锡钱。在当时银子储量偏少,所以一两银子约值2000个铜钱,大米一石(宋代一石66公斤)300到600钱,一两银子大约买4斗到8斗,综合算出一两银子924元到1848元。在明朝的万历年间,一两银子可以买到大米二石(一石约94.4公斤),现在我国大米价钱大约1.75元一斤,算出明朝一两白银约660元。
清朝中期,外国大量的银两流入中国,导致银两价值变低,一两银子大约200元人民币的样子。根据宋代的宰相官职,每月300贯,也就是9万元,普通的县令每月15贯,折合人民币4500元。在宋代一个县令只管几千户人家,这个薪资也算可以。但是这只是工资,除此之外还有好多补助,有职钱,禄栗,厨料,增给,公用钱,职田等等的津贴,算下来当官还是有很多的油水。清朝一个县官按规定年俸是45两银子,外加20担俸米。这45两银子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年薪,即工资条上写的收入。如将俸米一并折成银子,年俸禄也只有白银60两左右。但清朝有一个招儿,叫养廉银。七品县令的的养廉银大概能有个400到2000两。是正式工资的7倍到30倍的样子。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