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篇文章给大家聊聊关于宋朝五等,以及宋朝有多少元帅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哦。
本文目录
[One]、五代十国前十明君排名
〖One〗、前蜀高祖王建(847年—918年):
〖Two〗、王建是十国的前蜀开国皇帝,农民出身,年轻时投靠地方节度使,为大唐效力,期间征讨王仙芝、黄巢等农民起义有功,被提拔为地方节度使,907年因不满朱温篡唐建梁,于是登基称皇帝,建立蜀,史称前蜀,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兴修水利、开疆拓土,成为十国初期最强大的朝代,918年因病驾崩,终年71岁,在位11年,庙号高祖,谥号神武圣文孝德明惠皇帝。
〖Three〗、南吴太祖杨行密(852年—905年):
〖Four〗、杨行密是十国的南吴开国国王,农民出身,年轻时靠努力做到了大唐的地方官,后来起兵割据江西一带,902年登基称国王,建立吴,史称南吴,依附中原正统朝代,是十国当中最早建立的一个,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大力发展经济,令中国朝代经济重心向南方转移,905年因病去世,终年53岁,在位3年,庙号太祖,谥号武皇帝。
〖Five〗、南楚武穆王马殷(852年—930年):
〖Six〗、马殷是十国的南楚开国国王,农民出身,年轻时在地方节度使麾下任职,后逐步在湖南一带建立自己的势力,907年被已经篡唐建梁的朱温封为梁王,927年正式登基称国王,建立楚,史称南楚,是中国历史唯一以湖南为中心的朝代,在位期间保境安民、减轻赋税,令南楚一片太平盛世,930年因病去世,终年78岁,在位3年,无庙号,谥号武穆王。
〖Seven〗、吴越太祖钱镠(852年—932年):
〖Eight〗、钱镠是十国的吴越开国国王,平民出身,年轻时为大唐平定地方叛乱有功,被封为地方节度使,并先后被中原正统朝代加封吴越王,割据江浙一带,904年登基称国王,建立吴越,因为吴越小国寡民,令钱镠一直不称皇帝,依附中原正统朝代,在位期间采取保境安民政策,令吴越远离战火,促进了江浙一带经济发展,932年因病去世,终年80岁,在位28年,庙号太祖,谥号武肃王。
〖Nine〗、王审知是十国的南闽开国国王,农民出身,年轻时加入了反对大唐统治的农民起义,后来成为起义军首领,打下了福建一带作为根据地,909年被已经篡唐建梁的朱温封为闽王,同年正式登基称国王,建立闽,史称南闽,在位期间励精图治,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令偏安福建一带的南闽繁荣富强,925年因病去世,终年63岁,在位16年,庙号太祖,谥号忠懿王昭武王昭武孝皇帝。
〖Ten〗、后蜀高祖孟知祥(874年—934年):
1〖One〗、孟知祥是十国的后蜀开国皇帝,地方豪族出身,因与晋王李克用联姻,受李克用重用,925年随后唐开国皇帝李存勖征讨并灭掉前蜀,被李存勖任命镇守四川一带,后唐后期因为不满皇帝昏庸,萌生反叛之心,934年正式登基称皇帝,建立蜀,史称后蜀,在位期间沿用前蜀高祖王建的政策,令后蜀强盛一时,同年因病驾崩,终年60岁,在位1年,庙号高祖,谥号文武圣德英烈明孝皇帝。
1〖Two〗、南唐烈祖李昪(889年—943年):
1〖Three〗、李昪是十国的南唐开国皇帝,农民出身,年轻时做了南吴将领徐温的养子,改名徐知诰,后取代养父掌握南吴实权,937年篡位并登基称皇帝,在位期间励精图治,令南唐国力迅速强大起来,943年因病驾崩,终年54岁,在位6年,庙号烈祖,谥号光文肃武孝高皇帝。
1〖Four〗、后周太祖郭威(904年—954年):
1〖Five〗、郭威是五代的后周开国皇帝,平民出身,通过后天努力先后做了后唐、后汉的军事将领,因为功高震主,受到后汉隐帝刘承祐的猜忌,刘承祐趁郭威在外带兵,杀光郭威的妻儿,郭威了解到消息化悲愤为力量,在951年起兵灭掉后汉,把刘承祐处以极刑泄愤,同年登基称皇帝建立后周,在位期间革新朝政、虚心纳谏、勤俭节约,令后周富强起来,954年因病驾崩,终年50岁,在位3年,庙号太祖,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1〖Six〗、后周世宗柴荣(921年—959年):
1〖Seven〗、柴荣是五代的后周第二代皇帝,平民出身,其姑姑柴守玉是郭威的结发妻子,因此被郭威收为养子,并确立为帝位继承人,954年养父郭威死后继承帝位,在位期间励精图治,定下“十年开拓天下,十年养百姓,十年治太平”的目标,在养父打下的基础上把后周发展成五代十国最富强的朝代,奠定了统一五代十国的基础,可惜在959年突然急病而亡,终年38岁,在位5年,庙号世宗,谥号圣神恭肃文武孝皇帝。
1〖Eight〗、吴越忠懿王钱俶(929年—988年):
1〖Nine〗、钱俶是十国的吴越第五代兼末代国王,开国国王钱镠之孙,第二代国王钱元瓘第九子,948年继承王位,钱元瓘死后,第六子钱佐、第七子钱倧、第九子钱俶先后继承王位,吴越从开国国王钱镠开始,后继国王一直都严格实行保境安民政策,令偏安江浙的吴越远离战火,促进了经济发展,到了钱俶在位期间,北宋基本统一华夏大地,钱俶主动献出吴越所有疆土,令华夏大地实现了和平统一,这就是著名的纳土归宋,988年因病去世,终年59岁,在位40年,无庙号,谥号忠懿王。
[Two]、宋朝有多少元帅
〖One〗、中国古代,元帅并非定职,只在行军作战时分封,并无定数。
〖Two〗、从南北朝起,元帅逐渐成为战时统军征战的官职名称,如北周宣政元年(公元578年),宣帝宇文邕任命其叔父宇文盛和宇文招为“行军元帅”,率军作战。唐李渊入关后,设有左右元帅。唐代有元帅、副元帅等战时统帅。元帅常以皇子或亲王担任,副元帅常以有威望的大臣担任。唐太宗李世民在继承皇位以前曾担任过“西讨元帅”。宋靖康时以康王赵构为天下兵马大元帅以拒金兵;金侵宋时亦设都元帅、左右副元帅,多由亲王任职,权位极重,非定职。元代外省和边疆常设有都元帅、元帅府或分元帅府及置达鲁花赤、元帅等,为地区军事长官。元末地主武装首领多称元帅。
〖Three〗、宋代的中央军务由枢密院统管,地方则有宣抚使、节度使节制。如岳飞历任镇宁崇信军节度使,镇武胜、定国军节度使,湖北、京西路宣抚副使、宣抚使、枢密副使等军职。
〖Four〗、宋代枢密院是总理全国军务的比较高机构,简称“枢府”。枢密使为枢密院之长官,或称知枢密院事,副长官称枢密副使或同知枢密院事,签书枢密院事或同签书枢密院事。其下设都承旨和副都承旨,负责“承宣旨命,通领院务”,由武官担任。殿前都指挥、侍卫马军都指挥使、侍卫步军都指挥使,分别率领禁军,合称“三衙”,互不统属。“三衙”与枢密使所掌之兵权不同:枢密使有发兵之权,而无统兵之重;三衙有统兵之重,而无发兵之权。
〖Five〗、宋代节度使之权虽重而除授极滥。宋代派文臣知军州事、代替节度使之职,于是节度使之权虽尽去,而官位反而提高,只有亲王外戚及前任将相大臣中有特殊资望者方授以此官。但名为某某道或某某军节度使,实际并不履任。例如元丰中,镇江军节度使检校太傅韩绛为开府仪同三司、判大名府,其中镇江军节度使为虚衔,判大名府才是实际职务。凡节度使兼中书令或侍中或中书门下平章事者谓之使相,检校官加节度使出判府州者,亦谓之使相。节度观察留后本是唐代藩镇以其亲信留充后务之称,作为次于节度使一级的官名,后改为承宣使。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