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感谢邀请,今天来为大家分享一下唐朝蜡染的问题,以及和蜡笺和蜡染笺的区别的一些困惑,大家要是还不太明白的话,也没有关系,因为下面将为大家分享,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天然蜡染的植物
栀子是秦汉以前应用最广的黄色染料,栀子的果实中含有酮物质栀子黄素,还有藏红花素等,用于染黄的物质为藏红花酸。古代用酸性来控制栀子染黄的深浅,欲得深黄色,则增加染中醋的用量。
用栀子浸液可以直接染织物成鲜艳的黄色,工艺简单,汉马王堆出土的染织品的黄色就是以栀子染色获得的。但栀子染黄耐日晒的能较差,因此自宋以后染黄又被槐花部分取代。
古代可以染红色的染料虽然还有茜草,但茜草为土红、又需要较为复杂的媒染工序,而红花所染为“真红”,而且可直接在纤维上染色,故在红色染料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红色曾是隋唐时期的流行色,唐代李中的诗句“红花颜色掩千花,任是猩猩血未加”形象地概况了红花非同凡响的艳丽效果。
蓼蓝是一些地区主要天然植物蓝色染料的原材料,苗、侗、瑶、布依等少数民族大量使用蓼蓝加工扎染和蜡染民族工艺品等。
蓼蓝喜温暖和湿润的气候,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排水良好、富含腐殖质的壤土、粘壤土和沙壤土,粘土次之,沙土,砂砾土不适合蓼蓝生长,蓼蓝在高燥地生长不良。
染料蓝草是指可以制造靛蓝染料、用于染布的多种植物的统称,跟花卉兰草不可混淆,二者外观、科属、成分、名称完全不同。其实蓝、蓝草是古代的叫法,近代民间一般都统称其为蓝靛。
过去薯榔除了用来染衣服及纱线外,也大量地用来染棉麻编制的鱼网,这主要是因薯榔富含单宁酸及胶质,染色之后能加强纤维韧性,并防止海水腐蚀鱼网纤维之故。另外,先民也以薯榔鞣制皮革,据说也曾有不小的产量。
[Two]、味如嚼蜡的蜡指什么
〖One〗、“味同嚼蜡”中的“蜡”应为蜂蜡。
〖Two〗、蜂蜡的使用的确可以追溯到很久以前。战国时期已有使用蜂蜡作为黏合剂的例子出现,西汉时已有以蜂蜡为原料的蜡烛出现(一说战国时期?)。在唐朝,蜂蜡的用处已经十分之多,蜡诏、蜡书、蜡丸即始于唐朝。同时,它还被用于印染(蜡染)。
[Three]、蜡笺和蜡染笺的区别
〖One〗、蜡笺,中国传统书画载体,又称蜡纸,产生于唐代。多用麻纸加工,在纸上涂蜡加工而成。涂蜡是为了增加纸的透明度,同时也有使纸光滑防潮的作用。著名的硬黄纸和硬白纸是蜡纸的主要品种,另外还有添加矿物质粉和加蜡而成的粉蜡纸等,这种蜡笺一般莹澈透明,纸质优良,又防潮防蛀,久藏不坏,而且特能表现墨的浓淡枯湿,多用于写经、复制名帖等。
〖Two〗、蜡染笺,是用书画纸制作,用蜡在宣纸上作画,然后进行染色,待颜料稳固后再进行热水漂洗,蜡掉现图即是蜡染。
关于唐朝蜡染的内容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