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来为大家分享宋朝北魏宗师的一些知识点,和北魏孝文帝之子的问题解析,大家要是都明白,那么可以忽略,如果不太清楚的话可以看看本篇文章,相信很大概率可以解决您的问题,下面我们就一块儿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One]、东魏元愉几兄弟
〖One〗、元愉有六个兄弟,分别是:元恂、元恪、元怿、元怀、元悦、元恌。
〖Two〗、元愉(488—508年),字宣德,河南洛阳人。南北朝时期北魏宗室大臣,孝文皇帝元宏第三子,宣武皇帝元恪异母弟,母为袁贵人。
〖Three〗、爱好文学,崇信佛道。太和二十一年(497年),封京兆郡王,授徐州刺史,迁护军将军,拜中书监,出任冀州刺史。骄奢贪纵,妄行不法。永平元年(508年),不满外戚高肇弄权秉政,在冀州发动叛乱,兵败成擒,终为高肇所害,时年二十一岁。胡太后掌权,追封临洮郡王。
〖Four〗、大统元年(535年),其子南阳王元宝炬称帝,建立西魏政权,追谥文景皇帝。
[Two]、齐梁是宋朝吗
不是,是南北朝时期的两个短暂朝代,在刘宋之后。
南北朝是中国一个分裂的朝代,分为南朝和北朝。南朝依次是刘宋、萧齐、萧梁、南陈;北朝是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出身于北周八柱国之一的李唐宗室,修《晋书》,奉南北朝共为正统。
1.齐是四个朝代中存在时间最短的,仅有24年。齐高帝属于兰陵萧氏的世族,但地位不高,所以遭世族权贵鄙视。他的政风也如同宋初,为政节俭,在位四年即去世,由太子赜继立,即齐武帝。齐武帝为政清明,与北魏无战事,安民保境,史称“永明之治”。当时皇帝利用典签官作为耳目,来监察诸州政事及宗室诸王。
齐武帝去世后,由皇太孙萧昭业继立,由萧子良与萧鸾辅政。然而萧昭业奢侈荒戏,国政渐由萧鸾掌握。萧鸾有意篡位,杀萧昭业后改立其弟萧昭文,不久废帝自立,是为齐明帝。齐明帝继位后,利用典签官大杀宗室诸王,高帝与武帝的子孙都被杀尽。
齐明帝去世后由太子萧宝卷继立。他昏庸残暴,杀害顾命大臣,激起各地方镇叛乱。乱事平定后,他又杀平乱有功的雍州刺史萧懿。501年萧懿之弟萧衍宣布举兵,在江陵立宝卷弟宝融为帝,是为齐和帝。萧衍在攻入建康后,齐帝宝卷被将军王珍国所杀。在次年萧衍篡位,国号大梁,史称梁武帝,萧齐亡。
2.梁梁武帝过于信奉佛教,曾三次出家为僧,也是颇为传奇的一个皇帝。梁武帝为兰陵萧氏的旁支,为人节俭,勤政爱民,使得梁朝前期开创盛世,国力胜过逐渐混乱的北魏。鉴于宋齐宗室的屠杀,梁武帝对其宗室十分宽容,即使犯罪也不追究。他学问渊博,提倡学术发展,使得南朝教育发达,南朝的文化发展至极致。然而在梁武帝后期,他喜听人奉承,又迷信佛教,三次舍身同泰寺。由于僧侣道士不用赋税,以致近一半的户口记名其下,使国家财政蒙受重大损失。当时的宗室及官员贪财奢侈,沉陷在纸醉金迷中而不能自拔。
梁武帝初期,北魏在汉化运动后矛盾丛生,国力渐渐输给南朝。至503年始,北魏与梁会战于淮南地区,最后昌义之、曹景宗、韦叡在锺离之役大败北魏军。至此梁武帝有意北伐,但范围不出淮南地区。于516年寿阳之役击溃北魏军后,因损失过大暂停北伐,至十年后才夺下寿阳。
梁武帝喜用降将,以期不劳而获。北魏发生六镇之乱时,梁武帝派陈庆之护送北魏北海王元颢北返继位。当时的北魏主力尚在河北关中一带平叛,陈庆之与元颢连战连捷,一路攻入洛阳,但因孤军无援,北魏军主力又回师洛阳,陈庆之不得不回师,此次北伐以失败告终。
[Three]、北魏孝文帝之子
〖One〗、元恂(483年-497年),原名拓跋恂,原字元道,后改字宣道,北魏宗室,北魏孝文帝元宏长子,宣武帝元恪异母兄,母孝文贞皇后林氏。
〖Two〗、元恂生于太和六年(482年),太和七年(483年),生母林氏按北魏惯例(子贵母死)赐死,元恂由嫡祖母冯太后养育。太和十年(486年),得名恂,太和十七年(493年)七月,立为皇太子。孝文帝远征南齐,元恂留守新都洛阳。元恂嫌河南酷暑,穿胡服。太和二十年(496年),元恂逃至平城,得到反对汉化和南迁的贵族的支持。其父孝文帝返回后平息了变乱,废黜元恂为庶人,囚禁在河阳,衣食仅够维生。不久,又派人将元恂赐死。元恂享年仅15岁。
OK,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