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建春门宋朝相信很多的网友都不是很明白,包括赣州宋城历史也是一样,不过没有关系,下面就来为大家分享关于建春门宋朝和赣州宋城历史的一些知识点,大家可以关注收藏,免得下次来找不到哦,下面我们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涌金门存在了几年
〖One〗、涌金门是指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制度,存在于明朝时期。涌金门制度是明朝朱棣(即明成祖)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实行的一种控制地方官员的制度。
〖Two〗、具体来说,涌金门制度是指朝廷派遣特派员(称为涌金使)到地方巡视、监察地方官员的行为和制度。
〖Three〗、这一制度实行的时间大致从明成祖朱棣即位(1402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期(1425年),共存在了约23年左右。涌金门制度的实行对于明朝的中央集权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也引发了一些问题和争议,最终在明英宗时期被废除。
[Two]、赣州宋城历史
赣州城历史悠久,繁荣于两宋时期,至今仍保存数量众多,有较高历史价值、文化价值与艺术价值的宋代文物和文化遗址,因此,赣州又有“江南宋城”和“宋城博物馆”之称。1994年1月被国务院列为第三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赣州古城始建于晋代。现保存较完整的砖城墙,修建于北宋年间,城墙平均高7米,从东门经八境台到西门长3.6千米。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门、镇南门、百胜门、建春门、涌金门5座城门。清朝咸丰年间,为了防止太平军攻城,又在赣州城的主要交通要道口兴建了东门、小南门、大南门、西津门、八境台5座炮城。
赣州古城墙是近来全国保存最为完好的宋代砖城墙,虽经岁月更迭,风雨侵蚀,仍紧紧地环抱守护着赣州古城。1996年,国务院将其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郁孤台位于赣州老城区西北部的贺兰山巅,始建于唐代,因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得名。李渤、苏东坡、辛弃疾、岳飞、文天祥、王阳明、郭沫若等历代名人都曾在这里留下过诗词。其中,与郁孤台渊源最深的,要数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他在赣州任职时,留下名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郁孤台从此名扬天下。郁孤台是赣州老城区的制高点,台上建有3层高的仿木结构楼阁,登上郁孤台,可俯瞰赣州古城全景。
八境台位于赣州老城区东北隅古城墙上。登上八境台,赣州八景便可一览无余,犹如身临其境,故而得名。八境台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年),建成时,知州孔宗翰将登台所见的美景绘成“虔州八境图”,后来他在山东密州请著名诗人苏东坡按图题诗八首。此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八景”。
八境台建成后,历代均有修葺。1984年改建为高28米的3层仿宋代建筑。登上凭江而立的八境台,城外的山水田园之美,城内的亭台楼阁之秀,尽收眼底。
通天岩位于赣州城西北郊6.8千米处,面积6平方千米,因“石峰环列如屏,巅有一窍通天”而得名。自唐代开始,风光旖旎的通天岩就被开创为石窟寺。到了北宋时期,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开凿达到了高峰。尽管与我国众多的石窟比较,通天岩石窟造像的分布范围,石龛的体积、数量以及造像尺度、规模都不算大,但它是我国南方最大的一处石窟,也是我国地理位置最南端的一处石窟群,被誉为“江南第一石窟”。现保存着唐宋以来摩崖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处,是一座珍贵的石窟艺术宝库,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寿沟由北宋著名的水利专家、赣州知军刘彝规划建成,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城市建设中极富创造性的城市排水、排污、排雨综合工程。福寿沟与章江、贡江相通的12个水窗,可视江水的涨落而自行关启,它和古城墙、古街道、古浮桥并称为古代赣州城市建设的四大工程。
福寿沟的集水范围以文清路为界,以东的经福沟流进贡江,以西的经寿沟流到章江。福寿沟总长14.6千米,主沟断面宽约1米,深约2米,集水面积达2.7平方千米。20世纪50年代,经过修复的福寿沟再次恢复了排水功能,至今仍为赣州老城区的排水主干道。
赣州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是宋代,其辉煌得益于由长江、赣江、章江、浈江、珠江共同构成的“南方水上丝绸之路”。宋朝时期的赣州,因水路发达、资源丰富、经济繁荣,成为全国著名的36座大城市之一。
梅关古驿道是“南方水上丝绸之路”的咽喉。它建于公元716年,由唐代宰相张九龄奉命率工匠用两年时间扩展而成。驿道源起大余县城,翻越梅岭直到广东省南雄市,全长约40千米,是沟通长江与珠江水系的陆路中转枢纽。今天的梅关古驿道专指梅岭一段,约2.5千米,它历经千年沧桑,是国内罕见、江西省保留最完整的古驿道。
宋代以后的理学,曾经是中国占有统治地位的思想,代表着中国传统文化主流,并深深影响着中国人的性格与思想,由其创始人之一——周敦颐在赣州开创。作为理学的开山始祖,周敦颐在赣州发表了代表理学的经典之作——《太极图说》和《通书》,设计了包含自然、社会、人生为统一体系的宇宙生成模式,提出了理学中一系列的范围和例题,世称“濂学”。后来,他的两个弟子——程颢、程颐兄弟将他的思想发扬光大,成为一代理学宗师,为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作出了贡献,后人为表达对他们的敬意,尊称两兄弟为“二程”。
自周敦颐与弟子程颢、程颐在赣州创立理学以后,许多追随者纷至沓来,在这里研究和传播理学。北宋的杨时和南宋的朱熹是其中杰出的代表。
杨时先后拜师于理学大师程颢和程颐。他谦虚谨慎,不骄不躁,勤奋好学,终悟程门理学之真谛,与游酢、吕大临、谢良佐并称“程门四大弟子”。杨时学成后继续潜心研究和传播程氏理学,并在赣州写下阐述其主要观点的重要著作之一——《养生学》。他在赣州任职时还讲学、传习,一时弟子如云。
朱熹专心儒学,继承和发展了“二程”理学,建立了一个完整的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体系,成为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其学说被视为理学正宗,对后世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由于他继承“二程”衣钵,后人又称中国理学为“程朱理学”。
经过历代理学家的的努力,到了明代,理学在赣州出现了空前繁荣的景象。这一时期的著名理学家主要有:王阳明、罗洪先、欧阳德、薛侃、吴澄、陈九川、何廷仁、黄弘纲、何春、管登、袁庆麟、陈献章、湛若水、罗钦顺、罗汝芳、刘节等,而王阳明是其中最杰出的代表人物。
王阳明在赣州虽然只生活了4年,但是他一生中最重要的事业和功业都在赣州完成,其理学思想也正是在赣州完善并推向新阶段的。他通过开办书院(如创办“阳明书院”、重建“濂溪书院”),兴办“社学”,颁行《训蒙大意》、《南赣乡约》,讲学(如在通天岩讲学赋诗)等方式对赣州民众进行教化,使得理学在赣州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后来,他的一些弟子和其他知名理学家,为寻访他的足迹,也纷纷会聚赣州讲学或游历,传播理学,使得赣州理学文化越发灿烂。
客家,汉民族重要分支和重要民系。客家人,是指原籍为中原或黄河流域地区的中原汉族,自东晋以来不断南迁,逐渐进入赣南、闽西、粤东等地定居,开始成为具有“特殊身份”的一个族群。
在客家人迁入之前,赣州除有少量当地土著居住外,大部分是一片尚未开发的蛮荒之地。但在经历了中原汉民向南方的五次大迁徙以后,赣州成了客家人最大的聚居地。近来全市18个县(市、区),除章贡区和信丰县的嘉定镇以及其他几个居民点外,其余均属客家方言区,客家人达870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95%以上。这里既有唐宋以来世居的“老客家”,也有明清时期从粤东和闽西回迁到赣州的“新客家”。
客家方言被学术界称为研究古汉语的“活化石”。赣州客家话跟闽西和粤东客家话相比,有几个特点:一是赣州是赣方言和客方言的交汇点,显现出客赣方言的联系和差别;二是这里唐宋以来的世居客家姓氏较多,因此方言中保留中原古韵成分较多;三是明末清初粤东、闽西的客家人又大量回迁赣州,使赣州的客家方言不像粤东、闽西那样统一,而是同中有异,县与县之间不一样,甚至乡与乡之间也显出差异。正所谓“五里不同音,十里不同俗”。
赣州客家文艺形式丰富多彩,如赣南采茶戏、兴国山歌、于都唢呐、赣县东河戏、石城灯彩、信丰手端木偶戏、宁都采茶戏和傩戏、龙南香火龙和杨村过山溜、赣州南北词,以及各种宗教酬神舞、五句板、古文、风俗歌、民间小调等等,可谓众彩纷呈。其中最具影响、且系土生土长纯客家风情,并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是赣南采茶戏和兴国山歌。
赣南采茶戏俗称“茶灯戏”、“灯子戏”,是中国戏曲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客家艺术中最绚丽的一朵奇葩,有“客家艺术一枝花”的美誉。它是以“九龙茶灯”为基础,吸收赣南其他民间艺术逐步形成的,是赣南大地上土生土长的民间戏种,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它载歌载舞,气氛轻松活泼,语言幽默风趣,融民间口头文学、民间歌舞、灯彩于一体,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客家人劳动和智慧的结晶。题材上多以基层群众,尤其是手工业工人、艺匠的日常生活为表现对象,剧目多以喜剧、闹剧为主。其表演艺术特点主要表现在小丑、小旦两个行当,曾有“三角成班,两小当家”之说。
客家人爱唱山歌,一曲美妙动听的客家山歌,能激起每一个客家儿女的无限激情,而兴国的山歌则唱得最为普遍,广泛流行于民间。兴国山歌内容极其丰富,题材广泛多样,真实地表达了客家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旧社会罪恶的鞭笞,对封建礼教的反抗。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兴国山歌成为苏维埃政权的主要宣传形式之一,在我国革命文化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兴国山歌是中原古风遗韵和兴国土著文化相融汇的结晶,是我国民间艺术一颗璀璨的明珠。
唢呐,是一种为广大农民群众所喜爱的乐器,在赣州民间有着深厚的基础。一般百姓家里举办婚丧寿庆、盖新房、庆丰收等等,都要请唢呐乐手来热闹一番。于都唢呐最为有名,据考证有1000多年的历史。于都县共有唢呐乐队数百个,唢呐乐手2000多人,乡乡有唢呐队,村村有唢呐手。
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客家先民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俗和习惯,如:尚礼好客的客家礼仪习俗,九狮拜象、山里哭丧、哭嫁、叩娘等民间习俗。这些风俗习惯涵盖了客家人生活的各方面,是客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赣州客家人的婚礼中,有个特别的程序——“哭嫁”。哭嫁诉述父母的养育之恩和对娘家的依恋之情等。哭嫁往往是哭得非常伤心,俗云“闺女不哭,娘家无福”。哭嫁不仅有专门的哭嫁歌,还有许多程序,新娘哭嫁的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开始是倾诉姐妹离别之情,接着是哭母女离别之情,最后才是谢客,感谢众姐妹、众乡亲来送她。
赣州是客家饮食文化发祥地之一,其客家饮食文化源于中原,是中原传统文化与赣州土著文化交融的结果,它始于两晋,成熟于明清。其中的客家菜文化内涵丰厚,从用料、烹制方法到风味自成一派,其味型以鲜辣醇厚见长,清淡脆嫩兼具,原料山野气息浓郁,烹调方法精妙考究,人文气息意蕴深远,比较符合现代“返璞归真”的消费观念,具有很强的生命力。四星望月、酿豆腐、小炒鱼、萝卜饺、荷包胙、凤眼珍珠、三杯鸡、肉丸子、黄元米果、鱼脯、擂茶等风味独特,美味可口,是享誉海内外的客家美食。特别是兴国客家的传统菜——粉蒸鱼,1929年4月毛泽东在兴国品尝后,亲自命名为“四星望月”。从此声名远播。
客家精神来自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沉积,来自万里迁徙的磨炼,来自拓展生存环境的锻冶,来自祖辈一代一代的言传身教,来自客属先贤“源于斯,高于斯”的添新增彩。赣州孕育伟大的客家民系的同时,也孕育了多彩的客家文化,培育了不朽的客家精神,即:纯朴善良,勤劳节俭,崇文重教,拼搏进取,热情好客,开明开放。
[Three]、赣州有哪些著名的建筑
古城墙】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的赣州古城墙从西津门沿章江至八境台,再沿贡江至东河大桥头(原百胜门),共3600米,是全国惟一保存的宋代砖城,是中国宋代文化古迹中的一件孤品。赣州古城墙是五代后梁时卢光稠扩城后奠定的基础。因江水岁岁环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开始使用砖石修筑城墙,后经900多年的不断修缮,形成了一道环赣州城长6.5公里的砖城墙,墙垛、敌楼、警铺、马面、炮城等设施齐全。整个城池开有西津、镇南、百胜、建春、涌金5座大城门,前3座城门还建有二重或三重瓮城。1949年后,因拓展市区,将南段城墙拆除,现存部分是古城墙的东、北、西临江部分。尤为珍贵的是,古城墙上保留有数以万计的铭文砖。据统计,共有各种不同内容的铭文砖506种,年代最早的是北宋熙宁二年(1069),最晚的是民国4年(1915)。?
【通天岩石窟】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12公里处水西乡境内。岩深谷邃,树木参天,丹崖绝壁,风景秀丽,是一处发育较好的丹霞地貌景区。该景区分东西岩两大部分。大量的古代摩崖造像和题刻均集中在东岩的忘归、观心、龙虎、通天、翠微等5处岩穴与峭壁之上,唐朝末年便开创为石窟寺,共有唐宋造像358尊,北宋至民国的题刻128品,是著名的石窟艺术宝库。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造像共分为三大类型:一是位于通天岩的4尊唐代圆雕观音;二是从忘归岩起,沿龙虎岩、翠微岩一线300余米布局的十八罗汉造像,造像略大于真人,采用高浮雕的手法,完成时间在北宋早期,是通天岩摩崖造像的精华所在;三是以通天岩华严三圣造像为中心而展开的五百罗汉浮雕造像,完成于北宋中期。通天岩石窟的摩崖题刻,以北宋熙宁年间莆阳陈进之的题刻年代最早,后历南宋、元、明、清、民国900多年未曾间断。其中以宋代胡榘,明代王阳明、唐邦佐的题刻为上品。通天岩景区还有一滴泉、玉水池、阳孝本墓、普同塔、仙人井等古迹,以及山门半山亭、玉岩亭、惜春亭、群玉阁等现代园林景观建筑。其中群玉阁位于景区比较高峰,登临可远眺赣江,俗称望江亭。?
【文庙】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内厚德路东段。文庙在唐代为紫极宫,宋代改为大中祥符宫,后屡经兴废。明永乐四年(1406),祥符宫扩建完工,道士刘渊然特捐大铜钟一口,现仍存。清乾隆元年(1736),知县张照乘将县学迁于此,现存建筑为乾隆年间所建。因县学又为祭孔场所,故又称文庙。文庙建筑群整体布局和主要建筑均保存完好,现有大成门、厢房、大成殿、崇圣祠、节孝祠、尊经阁及广场,占地7000多平方米。整个文庙建筑受岭南建筑风格影响较大,山墙起伏变化多采用曲线。文庙大成殿采用重檐歇山顶,覆以黄绿相间的剪边琉璃瓦,并饰以青花瓷的屋脊和吻兽,加上彩瓷宝顶,显得富丽堂皇。木构件中采用异形雕花拱,廊柱采用红石柱,体现出浓郁的地方风格。大成殿高13米,占地700多平方米,是赣南古建筑中空间体量最大的单体木构建筑,也是江西省现存的形制等级比较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县学建筑。?
【赣州古瓷窑遗址】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东郊七里镇,故又称七里镇窑。窑址沿贡江北岸一线分布,东西长约2公里,南北宽约0.5公里,在1平方公里多的地底下,均为古代的窑址,同时还保存有高出地面的大型窑址堆积16处。赣州窑始烧于唐末五代,盛烧于两宋,终烧于元代,是江西省境内宋代的四大窑场之一。赣州窑的产品主要为民间日用品,器形有枕、瓶、杯、壶、罐、碗、盏、盘、碟、钵、盂、炉、砚等。产品的胎质以陶胎为多,瓷胎较少。釉色有青釉、白釉、青白釉、褐釉、黑釉、窑变釉等多种,近年来还发现有少量的白釉开片瓷产品。赣州窑的青白釉瓷器可与同时代景德镇窑的同类产品相媲美,仿漆器赭黑色釉则是赣州窑独具风格的产品。产品中有一种划胎柳斗纹点釉鼓钉罐,是赣州窑独特的产品,在宋元时期远销日本、朝鲜一带。赣州窑产品的装饰工艺以刻划为主,还采用印、雕、捏塑等工艺,常见的装饰图案为花鸟走兽。装烧工艺在唐末五代采用垫柱支钉迭烧,宋代以后则采用垫饼匣钵装烧,窑型以龙窑为主。1986年,曾清理出2座并列的宋代龙窑,各长30多米,为古代窑址中所罕见。?
【舍利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东南,是慈云寺的附属建筑,故又名慈云塔。塔身六面九级,高42米,用青砖砌成。是一座穿腹绕平座而上的楼阁式塔,砖叠涩出檐,饰斗拱。此塔建于北宋天圣年间(1023~1032),塔身有"天圣元年"、"舍利塔砖僧"、"天圣二年女弟子陶一娘舍钱二十吊"等带有纪年铭文的塔砖。此塔原有木檐回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因遭雷击焚毁,现仅存砖塔身,是一座保存较好的珍贵宋塔。?
【八境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东北隅古城墙上。始建于北宋嘉祐年间(1056~1063)。章江与贡江在八境台下汇合成赣江,登上此台,赣州八景一览无余,故取名八境台。此台建成时,主持建造此台的地方官孔宗瀚曾将登台所见绘成《虔州八境图》,请苏东坡按图题诗8首。绍圣元年(1094),苏东坡贬官岭南路经赣州时,曾亲临八境台,在遍览赣州的旖旎风光之后,深感原诗"未能道其万一",遂补作后续一篇。宋代的赣州八景是:石楼、章贡台、白鹊楼、皂盖楼、郁孤台、马祖岩、尘外亭和峰山。到了清代,由于景观发生变化,在八境台上所见的八景是:三台鼎峙、二水环流、玉岩夜月、宝盖朝云、储潭晓镜、天竺晴岚、马崖禅影、雁塔文峰。八境台建成后曾屡遭火灾。1984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古结构。新台于1987年落成,共3层,高28米,斗拱飞檐,画梁朱柱,并采用琉璃瓦盖面,内部装修有天花、藻井、彩绘,整个建筑溢彩流金,巍然壮观,凭江而立,气势挺拔。登上此台,城外的山水田园之美、城内的亭台楼宇之秀尽收眼底,其风光之秀,为赣州城之最。1955年以八境台为主体辟建八境公园,占地7.6公顷,其中水面5.5公顷。?
【郁孤台】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西北的贺兰山上,是古城区的制高点。取其地树木葱郁、山势孤独而名郁孤台。郁孤台在唐代宗时就有记载,距今已有1200多年。南宋淳熙初年(1174),著名词人辛弃疾在赣州任江南西路提点刑狱时,曾留有名作《菩萨蛮·郁孤台下清江水》一词,郁孤台从此名扬海内。郁孤台在1982年重建时改为钢筋混凝土仿木结构,其形制外观均未改动,仍为3层,高17米。登上郁孤台,可俯瞰赣州城全景。?
【浮桥】为了沟通城乡交通,北宋熙宁年间(1068~1077),知州刘瑾在章江上架设了第一座浮桥--西津桥;南宋乾道年间(1165~1173),知州洪迈在贡江上架设了东津桥(即现今的建春门浮桥);淳熙年间(1174~1189),知州周必正在镇南门外的章江上架设了南河浮桥(即南桥)。赣州3座浮桥,从宋代开始建造,其架桥方法一直沿用到现代,对沟通城乡之间的交通发挥了巨大作用。1985年和1990年西河人行桥、南河大桥建成后,先后拆除了西津浮桥和南河浮桥,近来仍保存了最长的建春门浮桥。此桥全长400米,共用100只木舟,每3只为1节,整座浮桥分为33节,每天定时开启,以通行船只。此古老的交通设施,已沿用900多年,构成了赣州特有的人文景观。?
【福寿沟】系古代赣州城的城市排水系统。宋代刘彝在熙宁年间(1068~1077)主持修建。整个系统分为福沟和寿沟两大部分,福沟排城东南之水,寿沟排城西北之水。福寿沟根据赣州城的地势,采用明沟和暗渠相结合,并与城区的池塘相串通的方式,既可避免沟水外溢,又可利用废水养鱼和种植水生植物。福、寿二沟均通过城墙下面的水窗,将废水分别排入章江、贡江。整个福寿沟排水系统,是古代城市建设中富有创造性的综合性工程。福寿沟在清朝初年曾进行过大规模的维修。直至今天,赣州城的下水道系统仍然利用了福寿沟的地下暗渠和城墙下的水窗作为排水通道。?
【玉虹塔】江西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赣江西岸。是一座风水景观塔,系明万历年间(1573~1620)都御史谢杰所建。塔下旧有玉虹桥,塔因此而得名,又因塔身刷有白灰,故俗称白塔。此塔六面九级,青砖塔身,底部设有红石须弥座,高30米,塔砖上多处可见"万历宝塔"的铭文。此塔结构为壁内折上式,外墙采光窗与内外壁之中的梯道巧妙地相互对应,便于采光,为明代砖塔的佳作。?
【广东会馆】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城内西津路田螺岭巷口。建于清同治五年(1866),是一栋岭南风格的建筑,屋面的主体部分采用石湾所产的琉璃瓦盖面,山墙以曲线形的弓式山墙为主,构件多采用抛光的雕花青石,十分雅致,别具一格。广东会馆还是革命纪念地。1926年11月,赣州工人第一次代表大会在这里召开。清代,赣州城内还有山西、陕西、安徽、福建、吉安、南临等会馆。?
【虎岗"中华儿童新村"旧址】赣州市文物保护单位。位于赣州市东北郊,原为一片黄土岗。蒋经国主政赣南时,于1943年6月在此创办"中华儿童新村"。儿童新村依山临江,建筑物错落排列有1公里长,村中儿童比较多时达1000多名,多为抗战时期无家可归的难童。1945年2月日寇进犯,赣州沦陷,儿童新村停办。现保留有坊式山门、村公所、迎宾馆、小会场、教室、宿舍和蒋经国旧居。?
【峰山】位于赣州城南,主峰距市区10多公里。峰山古名崆峒山,由宝盖峰、狮子岩、牛轭岽、玉屏峰、席帽峰、金标峰、丫髻岽等山峰组成,宝盖峰比较高,海拔1016米。峰山森林资源丰富,现已开辟为风景游览区、森林公园,有公路直通山顶,主要景点有狮子岩、宝盖峰、石角龙潭瀑布、天子地仙人造字石、宝盖峰石城、玉屏峰崆峒精舍遗址、单桥滴水寨等。狮子岩建有峰山别墅及配套的景观建筑。?
【赣州公园】位于城区中心,总面积3公顷。明清时期为道署衙门。清康熙二十一年(1682)于衙东建甓园。乾隆二〖Fourteen〗、年(1759)累土为山,取名丰台。旧有甓园12景、丰台10景。1933年辟为赣州公园。现今公园东南部有动物园、山茶杜鹃园,东北部有广场草坪、盆景园,西南部有镜湖、长廊。整个公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凉亭、画廊、碧池、修竹装点宜人。镜湖筑有典雅的三小亭、两水榭,曲廊回槛相通,假山叠石依托,水光山色,独成天地
关于建春门宋朝和赣州宋城历史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