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修水库宋朝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亮甲山水库由来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都江堰水库哪年建的
都江堰始建于秦昭王末年(约公元前256~前251),是中国古代建设并使用至今的大型水利工程,位于四川省都江堰市城西,岷江上游340公里处。
都江堰是由战国时期秦国蜀郡太守李冰父子于约前256年至前251年主持始建的。经历代整修,两千年来都江堰然发挥巨大的作用。都江堰水利功能都江堰工程的主要作用是引水灌溉和防洪,另外也兼具水运和城市供水的功能。它将岷江水一分为二,引一部分流向玉垒山的东侧,让成都平原的南半壁不再受水患的困扰,北半壁又免于干旱之苦。
几千年来,岷江在这里变害为利,造福农桑,将成都平原变成“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的“天府之国”,并促进了四川地区政治、经济文化发展。
都江堰初成时以航运为主、灌溉为辅。《史记·河渠书》记载,“穿二江成都之中,此渠皆可行舟,有余利用溉浸,百姓飨其利。”岷江和长江因之得以通航,岷江上游盛产的木材还可以漂运成都,使得成都从秦朝时起便成为蜀地交通的中心。除了水运之利,都江堰于农业灌溉的效益随着灌溉渠系的发展愈加为世人所倚重。
岷江左岸水源流出宝瓶口至玉垒山东侧之后,沿李冰开凿的两条干渠流向成都。西汉时,蜀郡太守文翁新开一条干渠将岷江水引至成都平原东部。东汉时,“望川原”上“凿石二十里”,使灌渠延伸过现在双流的牧马山高地。同时岷江右岸的引水渠系在李冰时代开辟的羊摩江基础上不断向成都平原西南部延伸发展。
经过上百年开发,到汉朝时都江堰灌区已经从秦朝时的郫县到成都一线,发展到彭县、广汉、新都一带,灌溉面积达“万顷以上”。《汉书·地理志》提到成都平原时称“民食稻鱼,无凶年忧,俗不愁苦”。
到唐朝时,益州大都督长史高俭广开支渠,此后灌区渠系经过多次整修愈加繁密,灌田面积继续扩大。都江堰的功效从此转为以农田灌溉为主。
宋朝时都江堰灌区又有显著发展,据王安石的《京东提点刑狱陆君墓志铭》可知,当时灌区至少已达1府、2军、2州共12个县,其中仅陆广负责的灌区就有1.7万顷(约合今137.7万亩)。
清朝时,灌溉范围达到14个州县约300万亩。到了民国时期,1937年统计的灌溉面积为263.71万亩;1938年出版的《都江堰水利述要》记述受益于都江堰的田地“计有川西14县之广……约520余万亩”。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继续扩建和改造都江堰灌溉系统。60年代末,灌溉面积达到678万亩;到1980年代初,灌区扩展到龙泉山以东地区并建成水库近300座,灌溉面积扩大到858万亩;此后进一步的灌区改造将灌溉区扩大到1000多万亩,总引水量达100亿立方米,成为近来世界上灌溉面积最大的水利工程。
[Two]、宋代湛江人口
湛江在宋代是荒凉之地,总人口大约10万左右,那时的湛江到处是荒山野岭,野兽种类多,狼,熊,老虎都有,而且数量多。湛江很多农田都是解后才开荒的。湛江的自然河流少,解放后开凿了水库,修建了运河,促进了农业发展,人口数量才增多。1宋代中国人口几干万,平均下来,湛江人口10万与实际出入不大。
[Three]、亮甲山水库由来
亮甲山水库是吉林省八大水库之一,是我省著名的旅游胜地,因宋朝民族英雄岳飞在此“亮甲”而得名。库区景观如诗如画,秀美多姿。极目远望,天水一色,一望无际;坝下荷花池内,荷花怒放,婷婷玉立;山顶佛堂香烟萦绕,木鱼声声。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修水库宋朝和亮甲山水库由来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