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狩猎习俗

其实唐朝狩猎习俗的问题并不复杂,但是又很多的朋友都不太了解唐朝狩猎最常用的方法,因此呢,今天小编就来为大家分享唐朝狩猎习俗的一些知识,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下面我们一块儿来看看这个问题的分析吧!

本文目录

  1. 王建,冬狩赏析
  2. 唐朝狩猎最常用的方法

[One]、王建,冬狩赏析

《冬狩》是唐太宗李世民创作的一首诗。此诗先铺叙环境,再写诗人乘马出狩,接着狩猎时的场面,然后写诗人猎毕返回,最后写诗人并不沉迷于田猎,而以国事为忧。

1.冬狩(shòu):冬季打猎。此诗写冬猎时之情景。结尾处表达了作者志不在玩乐,而心怀忧民之情。此诗最后一句“抚辔更招忧”与《出猎》诗最后一句“非是悦林丛”的心情比较是沉重的。与《资治通鉴》卷一九七载:贞观十八年冬十月“己巳,畋于渑池之天池”,十一月壬申至洛阳,召见已退休的郑元璹、洛州刺史程名振等,又命张亮、李勣等进军平壤、辽东,姜行本等“督众工造梯冲于安萝山”,准备亲征高丽的情况,似相照映。据此,此诗应写于贞观十八年(644年)。

2.广隰(xí):广阔的沼泽边的低湿之地。凝:一作“类”。

3.金鞍:金制的马鞍。在这里指名贵的乘马。上苑:供帝王欣赏、打猎的园林。移:一作“多”。

4.玉勒:玉制的马衔。在这里泛指马。平畴:平坦的田地。

5.四望:向四方眺望。合:合拢。

6.罝(jū):捕鸟兽的网。一面:网的一面。相传古代商汤曾提出猎鸟兽时去掉网的三面,只保留一面的主张。后世多用这个典故表示恩及禽兽之意。

7.楚:楚国。踣(bó):仆,败亡。《战国策·楚策》:楚王射兕,一发而殪,仰天笑日:“乐矣,今日游也。寡人万岁千秋之后,谁与乐此矣!”其幸臣安陵君在旁借机请为王殉葬。此句意谓楚王好猎,佞臣阿谀,为楚国衰亡之因。故以下有“意在渭滨”之语,表明出猎为访贤也。踣,一作“培”。

8.秦:秦朝。角:逐,一作“解”。鹿:在这里用的是秦亡时的典故。《汉书·蒯通传》:“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颜师古注引张晏一:“以鹿喻帝位。”秦亡:一作“秦巴”。

9.砾:小石块。惊鸿:一作“鸟骛”。兽忙:一作“兽蛇”。砾洲:一作“乐州”。

11.洛汭(ruì):河南省洛水入黄河处。后又泛指洛阳一带地区。丘希范《与陈伯之书》:“吊民洛汭,伐罪秦中。”洛阳一带,古时园林很多,向以风景优美著称。逸:贪图安逸。非:一作“悲”。

12.渭滨游:《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影,非虎非鼹,所获霸王之辅。’”于是周文王出猎,果于渭滨遇姜子牙。

13.禽荒:沉迷于田猎。《尚书·五子之歌》:“内作色荒,外作禽荒。”

李世民(599年—649年),即唐朝的第二位皇帝唐太宗,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县西北),唐高祖皇帝李渊次子。少年征战四方,灭隋取天下,功勋卓著。武德元年(618年),为尚书令,封秦王。九年(626年)于玄武门发动兵变,得太子位。旋登基,在位二十三年,文治武功,帝业空前,史誉“贞观之治”。卒,庙号太宗。重视文艺,设文学馆、弘文馆,招延奖掖文士。亲自修史,勤奋执笔,诗文均有成绩。《旧唐书·经籍志下》著录《唐太宗集》三十卷,《新唐书·艺文志四》著录四十卷,《全唐文》录其文七卷,其中赋五篇。

[Two]、唐朝狩猎最常用的方法

〖One〗、唐朝是我国历史上研究狩猎的好时期,因为这个时期十分流行狩猎活动,上至王公贵族,下至贫民百姓都喜爱狩猎,而且唐代已经有了一套完整的礼仪程序,从田场的选取,时间安排,军政行列,出猎方向,一直到驱兽,围捕,发射都有严格的规定和周密的组织,这些都可以从《唐元开礼》中看出,"前期十日,兵部征众庶循田法……前狩三日,本司建旗于所田之后,随地之宜……前一日,未明,诸将各帅士徒集旗下…….将至田所,皇帝鼓行入围鼓吹……每驱必三兽以上,皇帝发抗大绥,皇帝既发,然后公王发……然后百姓猎"。

〖Two〗、因狩猎之风盛行,为唐朝诗人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素材,所以便有了很多关于狩猎场面和过程,赞美帝王狩猎,以及描写狩猎对象的诗词,本文将以此来探讨唐朝狩猎文化。

〖Three〗、唐人喜欢狩猎的风尚是受他们皇帝的影响,我们知道高祖,太宗是在马背上夺取的天下,行军打仗,狩猎行围本自是英雄本色,而唐朝的开国皇帝李渊因长期镇守太原,而当时甘肃,太原一带少数民族众多,鲜卑族人,胡人,汉人杂居,因此形成了骑马善射的粗狂民风,李渊长期居住此地,自然也受民风影响,钟爱骑马射兽,狩猎行为。因此狩猎活动成为当时社会上层的主流时尚,特别是当时的王室贵族对此趋之若鹜。

〖Four〗、据史料统计,有唐一代22位帝王中有相关狩猎活动记载的占半数,其中尤以高祖,太宗,高宗,玄宗,武宗为典型代表。《新唐书》记载了唐高祖一生参加狩猎活动多达数十次,有时一年狩猎两三次,而唐太宗在位期间,史书明确记载的狩猎次数多达二十多次,《唐会要》中就记载唐太宗认为"大丈夫在世,乐事有三:天下太平,家给人足,一乐也;草浅兽肥,,以礼畋狩,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二乐也;**大同,万方咸庆,张乐高宴,上下欢洽,三乐也",可见唐太宗十分喜欢狩猎,并把狩猎中"弓不虚发,箭不妄中"体验的感觉当做人生第二乐事。

〖Five〗、唐代已有正规且规模庞大的帝王"狩田之礼",这个不是简单的娱乐活动,而是具有检阅武备和操练军队的性质,所以帝王的出巡也被称为"巡守",唐代政府遵循古制,进而形成了固定的狩猎制度,即狩田礼,这种狩田仪式一般是在冬季举行,作为国家一项重要活动,被纳入五礼之一的军礼之中。

〖Six〗、不光是皇帝,中下层人士的狩猎活动记载也很多,如《太平广记》中提到"(刘众爱)少时,好夜中将纲断道,取野猪及狐狸等",而且不光男子,唐代女子也一样喜欢骑马射箭,韩偓《从猎三首》诗云"猎犬暗斜路,宫嫔识认旗,马前双兔起,宣尔羽林儿",花蕊夫人《宫词》"日晚宫人外按回,自牵骢马出林隈。御前接得高叉手,射得山鸡喜进来",这些诗描写的都是宫嫔,宫妓随皇帝田猎,可见在狩猎的队伍中始终有红妆女子参入其中。

〖Seven〗、连民间妇女,也有参加狩猎的,骑马射箭不输男子,如《宣室志》记载"太原王含者,为振武军都将,其母金氏,本胡人女,善弓马,素以犷悍闻,尝驰健马……杀获甚多,故北人皆惮其能而推重之",贯休《村行遇猎》诗中"猎师纷纷走榛莽,女亦相随把弓矢",由此亦可见狩猎在唐代妇女中已广为流传。

OK,关于唐朝狩猎习俗和唐朝狩猎最常用的方法的内容到此结束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