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脚跟

大家好,今天给各位分享唐朝的脚跟的一些知识,其中也会对中国唐朝和宋朝的跪拜礼仪进行解释,文章篇幅可能偏长,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别忘了关注本站,现在就马上开始吧!

本文目录

  1. 古代一脚的距离
  2. 古代缠脚的样子
  3. 中国唐朝和宋朝的跪拜礼仪

[One]、古代一脚的距离

一说弓箭中一步历代不一,如周以八尺为一步,秦以六尺为一步,后亦以五尺为一步。唐太宗李世民把自己的双步,也就是左右脚各走一步,定为长度单位“步”;还规定步的五分之一为1尺,300步为1里。据研究,唐代的一步为1.514米,1唐里折合454.2米。一说一步古文里,迈出一足为跬,迈出两足才是步,古代的跬就是现在的步,古代的1步实际上是现代2步.又有说“五尺为步”所以一步1.5米差不多是现在两个正步的距离,但事实事实上,古代的1步应该是1.3米,这里因为一可能古人比较矮所以步子小,二可能他们在测步子的时候用的是方步。古制的三百步大约是现在的500米。

[Two]、古代缠脚的样子

〖One〗、古代裹小脚的脚长短而窄,形状类似于钩状。

〖Two〗、因为裹小脚是一种极为残忍的习俗,妇女通过将自己的脚裹得越来越紧来追求美,导致脚长短而窄,形状异常。

〖Three〗、长期裹小脚不仅会造成身体上的伤害,也限制了妇女的运动能力,使其生活受到极大困扰。

〖Four〗、裹小脚实践已经被取缔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了保护和呵护自己的身体是非常重要的,不应该再去追求不健康的所谓美观标准。

[Three]、中国唐朝和宋朝的跪拜礼仪

〖One〗、直到唐代,中国人还是习惯“席地而坐”。古人的“坐”,实际上就是我们现在的跪,两膝着地,然后将臀部坐于后脚跟之上,脚掌向后向外。

〖Two〗、西周时的礼仪规定,当要表示尊敬时,就伸直上半身,也就是所谓“引身而起”;进一步的就是上半身向前倾斜、两手伏地,这就是“拜”。正式场合的“正拜”有稽首、顿首、空首。稽首是拜者屈膝跪地,左手按右手,支撑在地上,然后将头叩首到地,稽留一会,手在膝前,头在手后。这是最重的礼节,一般用于臣子拜见君王或是子孙祭祀先祖的礼仪。

〖Three〗、顿首和稽首的基本动作相同,只是拜时叩头动作较为迅速,额头触地即起。一般用于下对上的敬礼。空首的基本动作是双膝着地,两手在胸前拱合,俯头到手,头与心平而不到地,又叫“拜手”。贵族出行驾车,见地位比自己高的人要下车让道,而对方应将手放在车前横木上,称为“式”。

〖Four〗、这种礼节以后成为习惯,即使在宋以后人们已广泛使用椅子、凳子“垂足坐”,仍然保留了跪拜礼。而同辈者、地位相同的人之间可以行拱手礼。注视对方、将双手在胸前合拢抱拳,一般称“作揖”,同时发“诺”声的为“唱诺”。

好了,本文到此结束,如果可以帮助到大家,还望关注本站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