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如果您还对唐朝册封措施不太了解,没有关系,今天就由本站为大家分享唐朝册封措施的知识,包括唐对靺鞨的措施的问题都会给大家分析到,还望可以解决大家的问题,下面我们就开始吧!
本文目录
[One]、唐朝还采取什么措施促进与吐蕃的关系
联姻。贞观十五年(公元六四一年正月十五日),唐太宗将皇室远支封为公主,远嫁吐蕃松赞干布,并派江夏王李道宗亲自护送。文成公主从长安出发,途经西宁,翻过日月山,长途跋涉到达拉萨。
[Two]、唐对靺鞨的措施
唐朝对靺鞨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军事和外交措施。以下是其中的几个重要措施:
1.缔结和平:唐朝与靺鞨通过外交手段缔结和平,以避免边境冲突。唐朝派遣使者与靺鞨国王进行商谈和缔约,达成互不侵犯、和亲结盟等协议,维护了双方的边境安宁。
2.赐姓和封爵:唐朝赐予靺鞨人汉姓,并封授贵族爵位。这一措施旨在与靺鞨建立更密切的联系,巩固边疆稳定,并通过封赐的荣誉和特权来吸引、安抚靺鞨族落。
3.建立边防卫戍:唐朝在边境地区修筑城堡、军事要塞和驻军,以确保边境的安全。这样,唐朝可以通过控制边境地区来限制靺鞨的扩张和侵犯,同时也为唐朝的商贸和交往提供了一个相对安全的环境。
4.安置流亡靺鞨人:唐朝接纳了一些逃离靺鞨国的流亡者,并安置他们在唐境内。这一措施不仅有助于削弱靺鞨国的力量,还可以利用他们的技艺和知识来发展唐朝的生产力和经济。
需要指出的是,唐朝对靺鞨的政策和措施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统治者之间可能存在差异,也会受到具体情况的影响。因此,以上只是一些常见的措施,不能涵盖所有细节。
[Three]、唐朝设立作为接待各国使者官方机构是什么
〖One〗、官署名。汉改秦代典客为大行令,武帝时又改名大鸿胪。鸿胪,本为大声传赞,引导仪节之意。大鸿胪主外宾之事。至北齐,置鸿胪寺,后代沿置。南宋、金、元不设,明清复置,主官为鸿胪寺卿。主要掌朝会仪节等。
〖Two〗、《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景帝中六年更名大行令,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大鸿胪。属官有行人、译官、别火三令丞及郡邸长丞。”《后汉书.百官志二》:“大鸿胪,卿一人,中二千石......丞一人,比千石。”《明史.职官志三》:“鸿胪[寺]掌朝会、宾客、吉凶仪礼之事。凡国家大典礼、郊庙、祭祀、朝会、宴飨、经筵、册封、进历、进春、传制、奏捷、各供其事。外吏朝觐,诸蕃入贡,与夫百官使臣之复命、谢思,若见若辞者,并鸿胪引奏。岁正旦、上元、重午、重[Nine]、.....皆赞百官行礼。”
〖Three〗、鸿胪寺旧置判寺事一人,以朝官以上充。元丰官制行,置卿一人,少卿一人,丞、主簿各一人。卿掌四夷朝贡、宴劳、给赐、送迎之事,及国之凶仪、中都祠庙、道释籍帐除附之禁令,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凡四夷君长、使价朝见,辨其等位,以宾礼待之,授以馆舍而颁其见辞、赐予、宴设之式,戒有司先期办具;有贡物,则具其数报四方馆,引见以进。诸蕃封册,即行其礼命。若崇义公承袭,则辨其嫡庶,具名上尚书省。其周嵩、庆、懿陵庙,命官以时致享,若凶仪之节,宗室以服,臣僚以品,辨其丧纪而诏奠临赙赠之制。礼仪成服,则卿掌赞导之仪,葬则预戒有司具卤簿仪物。分案四,置吏九。其官属十有二:往来国信所,掌大辽使介交聘之事。都亭西驿及管干所,掌河西蕃部贡奉之事。礼宾院,掌回鹘、吐蕃、党项、女真等国朝贡馆设,及互市译语之事。怀远驿,掌南蕃交州,西蕃龟兹、大食、于阗、甘、沙、宗哥等国贡奉之事。中太一宫、建隆观等各置提点所,掌殿宇斋宫、器用仪物、陈设钱币之事。在京寺务司及提点所,掌诸寺葺治之事。传法院,掌译经润文。左、右街僧录司,掌寺院僧尼帐籍及僧官补授之事。同文馆及管勾所,掌高丽使命。已上并属鸿胪寺。中兴后,废鸿胪不置,并入礼部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