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 孙姓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宋朝 孙姓,以及北宋孙姓丞相对应的知识点,文章可能有点长,但是希望大家可以阅读完,增长自己的知识,最重要的是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可以解决了您的问题,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

  1. 河南孙姓起源
  2. 北宋孙姓丞相
  3. 孙姓在《**姓》中为何排名第三

[One]、河南孙姓起源

孙姓的主要发源地在河南省,是中国大陆第九大姓。在台湾,此处比例达到了一千三百多家孙姓的聚居地。

孙姓的主要来源,主要来源于姬姓,姬姓,是如今中国第二十三大姓,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8%。孙姓起源主要有以下五支:孙姓和姬姓。

第一支源自姬姓。周文王第八子康叔为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周武王去世后,其庶子姬封即位,但他住在颍川东的卫(今河南濮阳),国号为“颍川三”,周公旦建议,周公旦的后代周公旦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卫康叔的支庶子孙受封于康叔,古城在今河南淇县东北。卫国在春秋时期称霸,卫国灭亡后,他的后裔东迁到汲邑(今河南汲县),又迁往江苏壶山,所以以封邑为氏,史称汲氏正宗。

第二支出自姬姓。周文王姬昌第十五子季载封于卫,其子孙以国为氏。据《元和姓纂》记载:“周文王第八子季载封于康,后以国为氏。”又据《姓氏考略》所载,周代有康叔,后有康姓。卫康叔支庶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此为康氏。卫康叔支孙次子季孙苕封于卫,古城在今河南禹县西北,后逐渐东移。他的后代迁居他的故国,称为卫康氏,世代相传至今。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在宋朝时期,少数民族中的卫姓有不少人融入了外族的血液。大金国的大姓有张力人,当时的著名人物有扶风仁和、三监三司、九品、布谷、有虔五部、叱苗、义三川、吕、洪[Six]、龟戌、佘[Six]、大司农、叱五羌、范[Nine]、瑶五关等等。

[Two]、北宋孙姓丞相

北宋右丞相孙傅,字伯野,北宋海州人,年轻时考中进士,靖康元年(1126年)召为给事中,进兵部尚书,拜尚书右丞,改同知枢密院。孙傅忧国忧民,针对当时朝政的弊端,直言批评。孙傅在抗金战争中,表现了崇高的民族气节。

[Three]、孙姓在《**姓》中为何排名第三

孙排在第3位是因为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

“赵”、“钱”、“孙”排在《**姓》前三位,不是以人口多少为依据,而是当时的现实决定的,既有政治因素,也有历史原因。

根据最近的一次人口普查,全国人口比较多的五大姓名,比较多的是李姓,其余依次为王、张、刘、陈。

其中李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94%,王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41%,张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7.07%,刘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5.38%,陈姓占全中国汉族人口的4.53%。

好了,文章到这里就结束啦,如果本次分享的宋朝 孙姓和北宋孙姓丞相问题对您有所帮助,还望关注下本站哦!